
编者按:股融通
\n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80周年。
\n1939年至1946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庐红岩,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n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参加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红岩精神。
\n解放战争初期,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与敌人展开坚决斗争,进一步锻造和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n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红岩,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红岩精神”,至今已40年。
\n国庆期间,上游新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寻访红岩红》系列报道,第三期来到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用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回忆承载民主记忆的特园。
\n
在重庆渝中区上清寺的繁华街巷中,一座名为“特园”的青砖小楼静静矗立,它是承载红岩精神的重要地标之一。
\n10月1日,诗歌朗诵、情景剧、快板书等相继在这里上演,一场沉浸式讲解让历史“活”了起来。现场,市民和游客跟着志愿者“穿越”回历史现场,倾听穿越历史烟云的回响。
\n特园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这里又发生过哪些大事?
\n
鲜英在特园。图片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提供
\n鲜英的“愿意”与“不怕 ”
\n步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一楼,一块高悬的“民主之家”木匾格外抢眼。谈起这块木匾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特园。
\n特园的来历绕不开著名的民盟元老鲜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社教部部长廖艺文说,特园是鲜英的宅邸股融通,之所以叫特园,就是因为鲜英字特生。
\n鲜英的一生颇为传奇,当过兵、从过政,还经过商。受老师张澜影响,走上追求民主进步之路。
\n早年,他买下上清寺旁的一块坡地,占地70余亩。在深谙经商之道的夫人金竹生精心操持下,逐渐建成建筑群落,包括达观楼、平庐和康庄。
\n
鲜宅。图片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提供
\n一个普通的特园如何变得不一般,甚至被载入史册?这源于鲜英的“愿意”和“不怕”。
\n1939年的一天,周恩来和董必武来到特园,希望借用这个地方开展统战工作。在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政治压迫的氛围下,不少人对共产党避之不及。
\n面对这个要求,鲜英却毫不犹豫地说:“特生久有报国之志,今天周先生、董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为共赴国难,我一是愿意,二是不怕。”
\n这个“愿意”和“不怕”,让特园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重要活动场所。由此,特园变成民主运动大本营,民主人士常常聚集于此共商国是,有不少民主人士就住在这里。
\n
鲜英。图片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提供
\n“好客的鲜英为欢迎各界知名人士,在特园就开起流水席,就餐的人随到随吃,厨师和服务人员最多的时候有数十人。”廖艺文这样形容当时特园的“磁力”。
\n鲜英支持中共和民主人士在此居住、活动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强烈不满。鲜英一家人曾经收到恐吓信,要他谢绝与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一切往来。
\n面对种种压力,鲜英审时度势,妥善应对周旋,但特园里仍然举行各种集会活动。
\n
特园餐厅复原场景股融通。图片来自统战新语
\n毛泽东三顾特园共商国是
\n到上世纪40年代,特园可谓群贤毕集、高朋满座。而出入这处宅院的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n“毛主席曾经多次造访特园。”廖艺文告诉上游新闻记者,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顾特园与民盟元老张澜“面对面”。特园由此成为更加引人瞩目的政治舞台,为中共与各民主人士搭建起沟通协作桥梁。
\n第一次是8月30日,毛泽东刚到重庆第三天,就来到特园与张澜、鲜英长谈。
\n第二次是9月2日,应邀到特园赴民盟中央宴。毛泽东说道:“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这一次,他还题写了“民主在望”四个大字。
\n第三次是9月15日,毛泽东向张澜介绍国共谈判情况。张澜建议将两党已谈妥的内容公之于众,把问题摊开来,免得蒋介石反悔。毛泽东感慨地说:“表老,您真是老成谋国啊!”
\n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中的“民主之家”牌匾。图片来自统战新语
\n周恩来、沈钧儒、史良等众多党内外人士是特园的常客,常常来此拜访、共商时局。董必武与众多民主人士都称特园为“民主之家”。
\n周恩来、董必武曾在此宴请过国民党民主派人士冯玉祥、李济深等,邀请过民族工商业人士在此座谈。
\n冯玉祥利用特园地利、人和的优势,与来到特园的中共和民主人士就民主、团结、抗战问题进行交谈。
\n后来,特园仅留存康庄、书斋小院,但这块木匾仍被保留下来,成为一段珍贵历史的见证。
\n
特园康庄。图片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提供
\n特园新生迎来“新”客人
\n2000年,特园被重庆市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特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时过境迁,特园周边的街道、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见证,现在已依托其建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n现在的“民主之家”,迎来了“新”的客人。
\n这里不仅吸引游客打卡寻访红岩遗迹,还是全国统战系统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n2024年4月,扩容升级后的陈列馆全新开放。陈列馆四层展厅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历程和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全国工商联的前世今生。
\n国庆节期间,陈列馆的活动和游客也更多了,鲜活的思政课正一幕幕上演。
\n“一位父亲在白布上写下大大的‘死’字,送给即将出征的孩子,让他‘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志愿者容铭泽话音一落,台下观众顿时安静了下来。观众席中,有人低头思忖,有人凝神屏息。
\n10月1日,诗歌朗诵、情景剧、快板书等相继在这里上演,一场沉浸式讲解让历史“活”了起来。现场市民和游客跟着志愿者“穿越”回历史现场——从“窑洞对”的民主之问到五星红旗设计时的激烈讨论,以全新方式感悟深厚爱国情怀。
\n“如果挨打的人都忘记了,那打人的人还会记得吗?”少年志愿者朗诵的《我们纪念什么》,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引,用影像般的语言带大家回到1937年的上海站废墟,用血泪和历史叩击人心。
\n最精彩的还属“角色扮演”。两名学生模样的志愿者换上表演服装,现场还原“窑洞对”——“中共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饰演黄炎培的同学发问。“我们能!”饰演毛泽东的樊亦俊答得斩钉截铁,“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n话音刚落,场下观众接连喊出:“好!好!好……”
\n
10月1日,特园里举行“聚青春之力 扬统战之声”活动。图片由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提供
\n快板节目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毛主席三顾特园会张澜,为的是把老蒋的阴谋来揭穿!”清脆的竹板声中,表演者你一句我一段,将重庆谈判期间鲜英夫人金竹生献枣子酒、毛泽东题字“民主在望”等轶事说得活灵活现。
\n廖艺文介绍,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内有四层展厅,由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历史陈列组成。展出历史图片3000余幅,文物史料1000余份,珍贵实物1200余件,展示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史。
\n目前,陈列馆已进行数十个相关历史选题研究,策划“重庆统战·历史印迹”等30多个主题展览,开展“红岩思政”等研学活动,并已培养500余名青少年讲解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新开放的陈列馆已接待“新”客人约100万人次,而那块刻有“民主之家”的木匾总会吸引众多目光。
\n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股融通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